来源:上海人大全媒体平台 作者:仲颖 刘永炜 2023/11/6 10:29:20
“小快灵”立法具有切口小、速度快和形式灵活等特征,是体现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立法形式。为了推动本市“小快灵”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11月2日,市立法研究所举办服务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小快灵”立法研讨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人大相关委员会的专家、立法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市立法研究所所长张慧红主持会议。
“小快灵”立法更体现地方特色
“‘大块头’立法与‘小快灵’立法并重应该是地方立法的常态,现在我们看到‘大块头’法规皇冠足球比分,但是从地方立法的角度讲更应强调‘小快灵’立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三处副处长林圻从立法体制、立法形态、国家立法体系的完善以及地方立法空间等方面具体分析,他表示,地方立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补充,是对策性立法,这就决定了地方立法更容易做到“小快灵”的立法机制,适应新时代对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新要求。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小快灵”立法实践,为解决地方特定问题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小快灵”立法具有哪些优势?上海政法学院讲师李晶指出,“小快灵”立法能够及时弥补地方重点领域或者新兴区域存在的立法薄弱点,可以及时把先行先试的改革成果进行法制化,通过法言法语把先行先试的经验进行规范化表达,同时运用法律手段、法律程序提供清晰的法律规则,具有可操作性。
上海“小快灵”地方立法实践
2021年6月,全国人大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截至2023年7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了18部涉及各领域的浦东新区法规,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浦东新区法规作为试验性立法、变通性立法,大多采用了“小快灵”的立法模式。其中,“小”是指立法倾向于小切口、小篇幅,不追求篇章结构的形式完整性,但解决的问题依旧重大。从法规篇幅与结构来看,最长的37条,最短的14条,平均约22.1条,基本做到了重点鲜明、以简驭繁。
市人大财经委立法监督处副处长李晓冉介绍,近几年财经委平均每年都有五部左右法规上会审议,这些法规不少是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小快灵”立法实践探索,“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等,都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开展“小快灵”立法中,财经委也摸索出一些经验做法,比如把握好地方立法的定位,区别地方性法规和浦东新区法规的不同属性,不简单复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人大主导,做好立法前期的基础性工作等。
如何提高“小快灵”立法质量
与会人员指出,实践中,随着全国各地“小快灵”立法的不断推进,不少问题也逐渐暴露。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亮说,“有的地方会片面追求‘小快灵’立法,甚至出现为小而小,为立法而立法的形式主义问题。还有一些‘小快灵’立法干货不多,很多倡导性、激励性、鼓励性、抽象性的措施充斥其中。”此外同质化、碎片化严重,立法水平不高等问题也同样突出。
如何提高地方“小快灵”立法的质量和效果?张亮建议设定相对统一的“小快灵”标准,并且明确“小快灵”立法原则和适用范围。“一旦确认标准,可以促进特定类型的立法实践,对应匹配相应的立法资源,启动相应的立法程序。”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松林提出,要完善“小快灵”立法机制建设,在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制定年度立法计划、审议、后评估等环节建立配套制度。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法学会立法研究会副会长朱应平表示,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还要做好法规出台后的释义,“老百姓上网看,这个条文为什么这样写?非常清楚。”这样更有利于法规出台后的贯彻执行。当前地方“小快灵”立法清理机制还在探索和建设当中,李晶建议设定异议审查机制,随时对地方“小快灵”立法进行清理。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主任丁伟,市人大法制委原主任委员张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崔凯,市人大法制委原主任委员、市社联原党组书记沈国明作为嘉宾对大家的发言作出点评。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今年上海立法工作的关键词是高质量,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立法,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的功能,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市立法所在这当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更好地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持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