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足球比分_球探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推荐

图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毕业季来临,我们如何去求职

2012年06月20日 11:47 佚名 点击:[]

编者的话又是一年毕业时,又是一年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据教育部消息,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0万人。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求职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病急乱投医,那样反而会失去机会,影响顺利就业。

■路军

1好工作是干出来的

一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首先和同学攀比待遇。其潜台词是:“我找的工作凭啥比人家工资少,不能这么认了,还得碰碰运气去找更好的。”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攀比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种更为深层的观念——好工作是“找”到的。

在一些毕业生头脑中,似乎普遍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求职,尤其是好职位就像是买彩票,要靠“找”的功夫,普遍撒网,多碰机会。说不定哪一天,幸运将降临到头上。这种观念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决定人生职业前途发展的是求职者本人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投入工作中的实干品质。好的薪酬归根结底是自身实力的反映。很多毕业生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综合实力,寄希望于“找”工作过程中拼运气,不惜重金印简历,使尽浑身解数,大海捞针般地“找”,幻想着最终碰上一份“钱多活少环境美”的好工作。

最近,福建招宝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招衍忠告求职中的大学毕业生:好的工作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找出来的!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虽然,求职必然有一个找工作的过程,需要收集信息,了解行业,投简历,面试笔试。同等情况下,找到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可能也存在不小的差别。但是一定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找工作的过程主要在于实现“人职匹配”,我们找的是自己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要客观定位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出发点,去找适合自己专业知识技能优势、并符合自己职业兴趣,同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职位,而不是在待遇上左攀右比。否则,即使一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如果在随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能达到岗位要求,早晚也会被淘汰。任何职位及其待遇最终都要与受聘者的真实工作贡献相匹配的。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说,一方面在学习期间要未雨绸缪,着力打造自己的求职实力,学到真本事;另一方面,即便是第一份工作待遇不很理想,但确实符合自己的发展需要,那么,就不必纠结眼前的待遇。扎下心来,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干出成绩来。当你的贡献逐渐超过最初的待遇时,你的薪酬自然会水涨船高。

2了解应聘单位加强求职针对性

中国社科院博士陈岳明新著《职场真相》认为,当前求职中“海投”、“网申”现象很普遍。应聘者希望多投一份简历,能多一分希望。他们博采众家之长,精心制作一个求职简历模板,罗列上自己的优点、荣誉以及各种看似能够凸显其才干的履历,然后,就开始漫无边际、不加区别地到处发。有的毕业生现场填写空白的“求职意向”栏,同时申请一家企业的三到五个职位,从“工程技术员”到“销售人员”都申请,无一不漏。很少企业会对这种不了解自己企业、没有针对性的求职函感兴趣。

《零点调查》专家袁岳曾经对这种求职中的“海投”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同你写了封情真意切、字斟句酌、堪称经典的情书,然后“海投”给所有女孩,留言是:只要你让我做你的男朋友,我都会很爱很爱你……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那个女孩会中意你这样的大众情人。同样,也很少有企业会对这种不了解自己企业、毫无针对性的求职函感兴趣。大多结果是你“海投”企业,企业不理会你。不少公司的HR指出,即使是名称相同的工作岗位实际差别也很大。所以这种“海投”的简历没到达HR的手中就直接丢进了垃圾箱。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求职成功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本校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26%),比通过专业求职网站(17%)高了9个百分点。可见,不加区别、不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解的“海投”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求职不能抱有“广种薄收”的侥幸心理,要有备而来,求职简历要有针对性,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了解申请职位的公司和岗位性质、要求,既对人家负责,也对自己负责,要具体说明自身专业知识、实习经历和整体的职业发展规划与该公司岗位的对应情况,凸显自己针对这家公司这个岗位的能力以及可能的贡献方向。锁定目标后,要积极主动与对方沟通,电话预约,上门拜访。如果你的条件的确与公司岗位匹配,对方也一定会有正面呼应,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3以德为先绝不突破诚信底线

在求职中简历造假、过度包装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说“简历不造假,简直一大傻”。有统计显示:近七成毕业生承认自己的简历有过度包装甚至是造假现象。兰州日报一篇名为《求职简历“注水”现象普遍律师提醒当心“打湿”前途》的文章中说,基本上每个同学的简历上都写着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主席、社长、班长等这样惹眼的职务。没有注明具体职务,也会含糊地写着“××组织负责人”。曾在学院学生会做干事的小许,意外地发现同班一个平时常在寝室打游戏的同学,简历上居然写着“曾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身处当前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中,有的学生看到个别通过简历造假拿到职位的案例,也如法炮制,将简历过度包装,结果即便幸运,也往往是一时得逞,后患无穷。仁溥律师事务所的宋立峰律师指出,《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的知情权,其中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即使在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如发现求职者在简历中“注水”,造假学历或假证件,虚构从业经历等,企业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信用制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大学生在求职当中要坚守诚信的底线。而诚信对企业用人单位而言,更是绝不容触犯的红线,企业无论大小对员工的要求都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不讲诚信的人非但不能为企业带来贡献,甚至潜伏着泄露企业机密、挖企业客户墙角等诸种致命的风险。京东商城的董事长刘强东就明确申明“京东铁律”:对说谎零容忍,一经发现,马上开除。所以,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要谨记,不能在职业生涯的起点就跌倒在失信的泥坑。

4积累经验全面发展丰富自我

有些学生在求职中炫耀自己每门课程都优秀,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是有好分数对就业的作用是有限的,相反,那些平时在校内外各种活动中比较活跃,有丰富兼职、实习经验,善于与人沟通,能跟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同学,可能4年成绩一般,但在企业眼中却是更适合的人才。

前两年一份名为《中国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令人叹息:恢复高考30年来,那些高考高分者在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方面普遍不理想。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不想升学读研,就不能钻进“唯分数马首是瞻”的误区,要树立就业意识,未雨绸缪,结合自己专业兴趣和个性特点,多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学以致用,并着力锻炼社会交往沟通能力。正所谓“人情达练即文章”,“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自己将来求职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链接

毕业生求职四大误区

误区一 好工作是“找”到的

某二本院校中文系毕业生刘昭本来已经接到了两个录用通知,她也松了一口气,可不知为什么,这两天又阴沉着脸往外寄简历,跑面试,忙得不亦乐乎。别人问她怎么又找开工作了?小刘撇撇嘴,什么烂工作呀,才4000元……原来,她们宿舍张爽刚得到的一个名企人力资源部的职位,月薪5000元,还有令人羡慕的福利。而在刘昭眼中,张爽平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论成绩,论能力,哪怕论长相都和自己相差无几。同学找到的这份工作让小刘很受刺激,心理落差一下子就拉了起来:凭什么我就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她放下手头已经很紧迫的毕业论文,又一头扎进人潮汹涌的求职大军当中。

误区二 海投简历广种薄收

毕业生张季玲在一个多月里通过网上邮寄出去50多份简历、参加招聘会时投递的60多份简历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当她得知隔壁宿舍同学都投了上千份简历,还没能最终落实工作时,痛感自己投少了,决定也来个“海投”,希望能广种薄收,可结果不但无功而返,相反,她的求职邮箱还被用户投诉。一家招聘网站发来《用户投诉处理通知》邮件,说她恶意投递简历。53个招聘单位限制她3个月内不能通过该网站应聘任何职位。

误区三 简历造假过度包装

学新闻的陈晓文字功底不错,在实习期间勤奋努力,共发稿20多篇。大家都很羡慕,认为他一定能凭着过硬的实力得到理想的媒体职位。在写求职简历时,小陈看到他的一些同学本来表现平平,可求职简历上个个都成了才华横溢的牛人。“成绩优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学生会干部”,成了求职简历“必备”条件。他想自己的目标单位是一家知名杂志社,对编辑记者的要求一定也很高,于是也忍不住略加“浮夸”,在简历上写成了“发稿60余篇,特稿15篇”。然而,正是这个“注水”简历葬送了小陈的理想职位。原来,这家杂志的人事部门负责人的爱人就是小陈实习单位的领导,结果可想而知,小陈的注水简历露馅了。不但失去了应聘这家杂志的机会,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小陈的案例还成了反面教材。

误区四 高分学生能找到好工作

在老师同学眼里,于丽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她从大一开始每次考试都在班里名列前茅。毕业时,小于很快做好了求职简历,填上每门课程骄人的分数,自信满满地开始了求职征程。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事不亚于当头一棒,几次面试小于都被刷掉,一下子让毫无思想准备的她陷入了迷茫和惶恐……无奈之下,来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中心李主任看完她的求职简历,发现小于这三年多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实习经历,社会实践活动也少得可怜,唯一的亮点就是门门功课都成绩很好。攀谈起来,小于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缺陷暴露无遗。当过企业人力资源副总的李主任很遗憾地告诉她,现在企业招人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和与人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课业成绩已经不是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于丽这才如梦方醒,攥着一把好成绩的简历流下了眼泪。

上一条:毕业 才是真正的开始 ——5个毕业生的故事 下一条:扶持大学生创业责无旁贷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