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和载体。“05方案”出台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由原来的7门变为4门,体系结构更为合理,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脱离现实、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不足。在这个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新课程体系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努力构建实践教学立体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高校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建构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到教学内容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
1.课堂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活跃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它的实效性,即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思想,更要促进学生产生思想;不只是向学生传播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所以,思政工作者必须真切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论讲授必须具有针对性、现实性、艺术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把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调动起来,从重理论灌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重要的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思想的内化机制,最终达到“进头脑”。
2.校园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加校园的文化建设、物质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和生活环境建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善于借助校园环境这一优化载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活动中继承、培育、积淀和创新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
3.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提前接触社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或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或重大事件,或者是社会生活的价值准则和基本规范。只有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中,把学生从狭小的校园课堂带进广阔的社会大天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和摔打,才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民情,直接感触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他们向人民群众学习,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平时实践与假期实践,受到组织形式、实践规则、经费支持等因素制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1.组织管理体制是基础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制度基础。根据中央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负责,因此,高校应当尝试党的一把手管方向,行政一把手管业务水平,突破原有的学校分管领导是最高领导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宽和扩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党政齐抓共管,组成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及共青团为主体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审核学分、总结表彰。
2.政策保障是根本
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为重要,各高校要配备相应的政策保障。譬如浙江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就专门制定了《皇冠足球比分_球探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推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将社会实践教学规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修环节,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对于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活动,在内容、时间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制度、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评定成绩,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每位在校大学生必须修完2个社会实践学分,方能符合合格毕业生的条件。
3.师资保障是关键
中央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学校党团组织工作者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密切协作的组织形式,也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密配合社会、学校的重大思想理论斗争和时事政策教育工作调整教学内容,为社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教育支持;党团组织工作者和辅导员、班主任则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也主动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同时,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应计算相应教学工作量,享受课时津贴,作为岗位考核和职位晋升的依据,以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4.经费保障是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等内容,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这是由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高校应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严格经费使用审批程序,根据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内容论证、形式论证,对教育意义大、社会价值高、可行性强、实效性显著的实践项目予以立项,真正实现有限实践经费的教育效果最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5.基地建设是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在空间、职能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要面向社会,充分利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辟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生状况、业务关系等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开展广泛合作,按照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建设一批以贫困地区中小学、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教学、实习基地,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优秀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城市社区、农村、残疾人联合会、捐赠站、教助战、福利院为依托的社会服务基地、以歌剧院、美术院、舞蹈中心、心理协会、琴棋书画中心为依托的素质教育基地,力争校内每个院(系)、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
三、科学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可以有效检验社会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方案的执行效果,可以获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生的反馈信息,为今后更好地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为此,在评估实践效果时,应树立三种评价理念。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状况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状况,不能用简单的数量指标予以认定,而应通过长时间的综合观察、全面考核予以鉴定;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参加时数、出勤状况等硬性指标、交流发言、实践态度等平时表现、论文质量、心得体会等实践成果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予以鉴定。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成绩时,应将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思想进步、发明创造、社会贡献、能力培养等现实表现与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评价教师相结合
教师是社会实践的主导,学生是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的考评机制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设的,缺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应实行实践教学教师、学生的双向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使实践教学教师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也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辅助渠道。通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在大学生的思想上、行动上,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到知行合一,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