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足球比分_球探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推荐

图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写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学篇”

2017年04月10日 19:15 佚名 点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两会”上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笔者以为,从实践层面,应聚焦“四个着力”,写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学篇”。

一是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式发展。哲学上有一道基本命题叫“认识你自己”,谈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个话题,我们有必要再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问题,正本清源,真正弄清“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真正读懂“是什么?”。其一,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历史定位能够“把得准”,对传承与创新中的现实困惑能够“讲得清”,这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二,坚持融合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成、有机联系的,应做融合的文章,融合的重要成果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爱校荣校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须坚持不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筑牢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思想基础,让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二是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化转化。大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彰显时代价值、体现大学品位,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校本化转化。大学精神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为之滋润和涵养。传统文化的校本化转化,就是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丰富和提升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到践行校训、校风、学风的实际行动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发出新芽、绽放光彩。《光明日报》从2014年4月开始推出的“校训的故事”专栏,就是一种很好的举措。校训,正是一所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是师生的“价值尺度”与“精神导向”。华中农业大学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华农呈现”,学校代代学人践行华农精神的不懈追求,“本禹志愿服务队”秉承志愿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华农表达”。

三是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化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更好地融入师生的思想与行动,为师生所接受,须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来呈现,须有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有一种适宜的话语体系。讲故事是传播的最佳方式。既要创新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好故事,又要创新方式方法,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思想,讲好当今的中国故事、教育故事、大学故事。讲故事,应“扬正气”,把握正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文气”,精耕细作,精雕细琢,“述理精准述情真切”“芳可涤秽清可远垢”;“接地气”,贴近师生,主动融入,“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用好新媒体,强化“微宣传”,打造充满时代气息和正能量的优秀微作品。着力于“文以载道,文以传道”,阐释意义;着眼于“启人入道,引人悟道”,增加粘度;关情于“共情”“共识”“共鸣”,提升效果。做好故事化呈现,就能焕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和生机。

四是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式传承。大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须有一个丰富的实践平台,最重要的是让师生在体验中传承,应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资源,按照“一体化、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活动、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各环节之中。一方面,统筹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鲜活的实践体验中焕发魅力;另一方面,统筹网上网下,网上新媒体有效联动形成合力,网下微主题教育策动形成品牌,网上网下有效互动,运用网络聚合力,做大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朋友圈”。教育部连续推出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就是很好的传承载体。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四抓”(抓课堂、抓平台、抓活动、抓环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初见成效,如“华夏薪传”国学教育系列活动推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讲座,“悦雅计划”培植了一批优秀社团和作品,坚持10余年的“金秋雅韵”诗文朗诵会、大学生戏剧节等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富有华农特色的耕读文化、躬耕精神和以本禹志愿服务为代表的实践育人品牌。体验式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一草一木,融入师生的一言一行,在狮子山下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作者:禾呈)

上一条:西安交大以多样化教学促进思政课内容鲜活——丰富知识 坚定信仰 下一条: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